天博官网苹果app下载

“跟妈睡”和“跟奶睡”的孩子, 差距会有多大? 父母越早知道越好
发布日期:2025-08-16 04:56    点击次数:90

很多年轻人,迫于生存的压力,生完小孩之后,就将孩子扔给爷爷奶奶带,自己去上班。

这样看似不得已的做法,实则对孩子的伤害很大,因为小孩子“跟妈睡”和“跟奶奶睡”,差别真的挺大的。

短时间内可能看不出来,可当孩子长大了,差距就会具现化,妈妈后悔都来不及。

不要小瞧了“睡觉”的力量,孩子性格、认知、人际交往等能力,往往会因为跟谁睡,而产生天壤之别。因此,父母越早知道越好

一:情感发展的差距——安全感是睡出来的

孩子白天玩了一天,可能将喜怒哀乐全部都经历过一遍,洗干净躺床上,这是专属于自己的空间,无比熟悉和放松。

在睡前,娃会将白天的经历全部过一遍,也就相当于再去经历一遍喜怒哀乐。

妈妈比奶奶年轻,精力更加充沛,更容易察觉到孩子情绪的变化。

所以她会问孩子:“今天玩了什么,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吗?”

孩子在妈妈的引导下,将一天的经历讲了出来,遇到不开心的事情,妈妈会鼓励和安慰。

孩子的情绪被妈妈接住了,并且得到了安慰与开导,负面的情绪就不会留着过夜了。

娃会觉得,在妈妈身边,很安心,没有什么事不能解决的。

跟妈妈睡的优势:

孩子的内心更有安全感,更加自信,也更容易处理好自己的人际关系。且勇于表达内心感受与想法,同时知道怎么去安慰他人。

而跟奶奶睡的孩子,可能没有这么“幸运”。

也许是奶奶年龄大了,白天带了一天娃已经很累了,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察觉到孩子的情绪,所以习惯跟孩子“无言入睡”。

也许是奶奶生活的时代不同,只关注孩子的生长需求,无法关注到孩子的心理需求,从而导致忽视了孩子的内心变化,接不住孩子的负面情绪,无法做到积极开导与正向回应。

跟奶奶睡的劣势:

孩子的情感被忽略,容易陷入自卑、焦虑的状态,有什么事情都自己扛,甚至处理不好自己的人际关系。

在亲密关系中,也无法习惯别人的示好,将心门紧闭,影响到情感发展。

二:学习能力的差距——积极的学习态度取决于跟谁睡

孩子的学习态度够不够积极,主要体现在对学习的兴趣上。

跟妈妈睡的孩子,实际上要比跟奶奶睡的好,学习态度更加积极。

睡前的10分钟,孩子会跟妈妈倾诉学习中遇到的困难。

妈妈作为过来人,能感受到学习上的困惑,往往会采用“鼓励”的方式,来告诉孩子,面对困难,不要怕,累了就停下来歇息,养精蓄锐后再去迎接挑战。

孩子得到妈妈的鼓舞,也就不再将暂时的困难当成是大山,对学习没有畏惧。

跟奶奶睡的孩子,可能学习态度不够积极。

比如,孩子跟奶奶诉苦,学习太难的时候,奶奶可能会说:“乖孩子,太难了就别学了,只要你健康就好。”

也有可能会质问:“连这点都学不好,平时在学校干什么?”

奶奶们要么太溺爱,要么太严厉,唯分数论,无法真正注意到孩子情绪的变化。

孩子在奶奶这倾诉,奶奶的回应,决定了娃往后对学习的兴趣。

三:独立能力的差距——独立是用爱浇灌出来的

大家只知道,温室里的花朵,更容易枯萎。

悬崖上的花朵,绽放得更艳,生命力更顽强。

所以很容易误解成,被爱滋养的孩子,往往依赖性更强,独立能力更差,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。

实际上,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,恰好相反。

真正独立的孩子,往往都是用爱浇灌出来的。

一个得到足够多情感滋养的孩子,才能像那朵绽放在悬崖上的花一样,更加坚韧与美丽。

不是说跟妈妈睡的孩子,比跟奶奶睡的孩子得到的爱更多。

而是因为,跟妈妈相比,奶奶的精力明显不足,情绪感知能力不够强。这些都导致了,奶奶在跟娃相处的过程中,难免会有力不从心,忽略到娃情感需求的时候。

一个更加独立的人,需要更加自信与勇敢,拥有更强的处事能力。需要懂得向外寻求帮助,懂得如何去爱人,不论是亲密关系还是职场中,都能游刃有余。

从多个方面来看,“跟妈睡”和“跟奶奶睡”的孩子,长大后差距明显。

很多妈妈都想亲自带娃,很多奶奶都渴望成为一个能为孙子排忧解难的好奶奶。

可迫于现实,无法实现。

但其实,不论是妈带娃还是奶奶带娃,结局都不是绝对的。也有很多跟奶奶睡的孩子,长大了更优秀。

很多奶奶,到了退休的年龄,她们不需要上班,拥有丰厚的退休金,既能帮忙带娃,也能减轻儿子一家的负担。

她们思想开放,不溺爱孩子,与时俱进,喜欢年轻人喜欢的东西,跟孙子孙女有说不完的话题。

她们白天带娃去跟一同退休的同事外出旅游、一起下棋、当志愿者,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,激发孩子的爱心。

晚上睡觉之前也会跟孙子讲童话故事,也许老套了些,但蕴含着深刻的人生道理,娃听得津津有味。

她们会告诉孙子,虽然现在是奶奶带你,但爸爸妈妈才是你最亲密的人。

他们因为要工作,没有办法来亲自带你,但爸爸妈妈最爱的就是你。在孩子的心目中,种下了一颗理解的种子,跟爸爸妈妈的依恋关系依旧紧密。

如果拥有这样一位奶奶,是人生的幸事。

写在最后:

孩子的成长过程,“跟谁睡”不是最重要的,重要的是,那位带孩子睡觉的大人,能不能引导孩子、察觉情绪、提供方案、投入爱意、为孩子构建一个安全且充满爱的堡垒。

不要忽视了“睡觉”的力量,每个晚上的短暂时光,是塑造孩子情感、认知、人生态度、性格特征的黄金时段。



友情链接: